抑郁症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全世界有 1.2~2.0亿患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抑郁症病因不明,揭示其遗传学规律将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重要帮助。关于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以前集中在经典遗传学,但是尚未发现与抑郁症明确相关的基因,这提示需要从一个全新的遗传学方向和角度去探究、发现和解决抑郁症中的遗传学问题。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到抑郁样行为存在代际遗传现象,即父本为抑郁样小鼠时,其子一代出现抑郁易感性状,具体表现为行为学、分子、神经元活性、突触传递的抑郁样改变。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发现精子小RNA可以作为“遗传介质”介导抑郁相关遗传信息向子代的传递;分子机制研究揭示了精子小RNA,特别是miRNA,可通过重塑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子代抑郁易感性增高。
该发现一方面将揭示抑郁症的新遗传方式,对全面阐释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人们对miRNA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miRNA作为介质介导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并有潜能在未来产生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新的治疗方式。
该成果以“Sperm microRNAs confer depression susceptibility to offspring”为题于2021年2月10日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doi: 10.1126/sciadv.abd7605)。南京大学生科院副研究员王延博、博士后陈张朋、博士生胡欢欢、博士生雷洁琼、周祯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陈熹教授、朱景宁教授、张辰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特此致谢!
论文发表后得到广泛关注,包括Clarivate、Phy.org、Technology networks、China Medicals等十几家国际主流科技媒体给予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