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轩
57365最快最新检测中心12届本科
57365最快最新检测中心17届博士
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荣誉奖项
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学术成果
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11篇
累积影响因子>100
创业经历
创立南京尚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导语
秉持对演化生物学的热爱,从懵懂求学者到独立研究者,“坚持”是刘昊轩求学生涯的亮丽底色;创新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回国执教传递知识炬火,“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是刘昊轩创业就业的不变信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终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理想的彼岸。
热爱 |初探演化奥秘
刘昊轩自高中起就喜爱数理化生,在大学阅读《物种起源》后,对演化生物学方向产生了尤为浓厚的兴趣。当时生科院的田大成和杨四海老师就是研究进化的,于是刘昊轩在大二结束后加入了他们的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刘昊轩的首个课题聚焦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图谱的差别,由此他完整地体验了从数据分析到文章撰写再到文章发表的全过程,对“如何做研究”有了初步认识,也确立了未来的研究大方向。
研究生期间,刘昊轩主要关注高精度重组图谱的绘制。“蜜蜂是所有物种中重组率最高的,但还没有特别精准的重组图谱”,所以刘昊轩选择蜜蜂作为最开始的研究对象。他去养蜜蜂的农场抓回蜂王和雄蜂,对它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然后观察分析重组发生的位置,最终绘制出精度很高的重组图谱。这些工作使刘昊轩的科研基础更加扎实,也让他对职业生涯有了大致的规划。相比常见的工作,学术研究显然更能提起他的兴趣。而学术道路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想在这条路上继续走的话,一般就是读完博士再读博后,以后自己当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一条漫长的学术道路在刘昊轩面前铺展开来,他循着理想之光,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创新 |实现科技助农
学术研究启迪创业灵感
做完蜜蜂的课题后,刘昊轩将研究目光投向了蜜蜂的近亲——熊蜂。熊蜂与蜜蜂同属真社会性昆虫,但熊蜂的真社会性相较蜜蜂更为原始。有假说认为蜜蜂的高重组率与其社会性演化程度有关,于是刘昊轩希望将研究蜜蜂的方法迁移到熊蜂上,探究低等真社会性的熊蜂是否也具有高重组率。课题开展的第一步是获取实验材料,刘昊轩在购买熊蜂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熊蜂都是进口的。他又前往一些农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与农户们的交流中得知,熊蜂作为优良授粉者在绿色农业中应用普遍;但国内熊蜂授粉领域起步晚,繁育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我国设施作物授粉的需求。此次发现成为了刘昊轩创业的灵感来源。
刘昊轩开始思考:我们能否自己从头来养熊蜂?如果能研发出熊蜂繁育技术,实现本土熊蜂的商业化生产,那么农户们就不必再依赖远距离、高成本的进口熊蜂了。他的想法吸引了两位生科院的朋友,三人一拍即合,最初期的创业团队就这样诞生了。他们首先查阅了大量资料,初步了解了熊蜂繁育的整体流程;然后购买蜂种,在和园出租房里小规模地试养。刘昊轩坦言,第一批熊蜂养成时,他们并不满意,因为那些蜂的个头都特别小,蜂群数量也十分有限。不过好在调整熊蜂的饮食方案之后,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两年的摸索,刘昊轩团队掌握了大规模且高效的熊蜂繁育技术,培育效率远高于国内厂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携手共进化解创业困难
谈及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刘昊轩认为主要集中在前期学习和后期推广上。因为当时国内没有多少养殖案例可供参考,且团队三人对于创业并无基础,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但刘昊轩对此是乐观的,“当你有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和一个融洽的团队时,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就不会感到很难。”至于推广,除了已普遍使用授粉熊蜂的绿色农业外,刘昊轩还想将熊蜂推广到普通的农户中,让他们也能凭借授粉熊蜂提高果蔬品质,同时节省人工、增加收入。然而许多独立农户由于缺乏对熊蜂授粉技术的了解,不愿意额外花钱购买熊蜂。于是刘昊轩团队在线上通过微信、百度等平台普及熊蜂授粉技术;在线下则寻找对农业了解较深的农资代理商协助推广。在多方努力下,熊蜂授粉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熊蜂销量逐年增加,熊峰的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本土熊蜂填补农业空白
熊蜂繁育技术研发成功后,刘昊轩团队在江苏殷村职教特色小镇建立了1000平米的标准化熊蜂繁育基地。地点的选择在刘昊轩看来是一种机缘巧合,因为他的团队成员之一就是土生土长的殷村人,而邻近的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则为他们提供了最直观的应用观察之处。刘昊轩的创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殷村注入了“青春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现代农业技术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的授粉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刘昊轩的创业成果填补了国内熊蜂领域的空白,让中国农民用得上、用得起本土繁育的授粉熊蜂,切实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收益。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刘昊轩负责的“授粉熊蜂行业领跑者”项目斩获金奖,并获孙春兰副总理的接见和高度评价。“孙副总理在大会总结发言时还特意提到了我的项目,我当时就感觉,国家可能对这类基础农业相关的创业公司比较支持。”刘昊轩回忆道。
刘昊轩团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互帮互助推动产业发展
面对公司的来访者,刘昊轩的态度是开放的。这样的态度或许可以看作一种“传递”:刘昊轩在公司成立初期,曾联系过国内另一家熊蜂养殖公司,原本以为对方可能会因害怕技术被学走而采取封闭态度,没想到对方非常乐于交流,并且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熊蜂相关技术研发中;受此影响,刘昊轩也会帮助其他同行,“大家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个产业整体才能发展得更快一些”。
坚持 |续写学术梦想
创业固然是刘昊轩生涯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在学术道路上前进的脚步。刘昊轩心中始终有杆秤,他知道学术研究才是自己的主要方向。随着公司运营走上正轨,刘昊轩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担任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博士后,主要从事遗传突变与重组的进化机制研究。此番选择其实是瞄准了当时进化生物学领域几乎最好的实验室,刘昊轩希望在张建之教授的指引下能“更上一层楼”。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刘昊轩感觉自己考虑问题更全面了,对以后做独立研究的信心也更强了。
刘昊轩与博后实验室成员的合影
学成归国后,刘昊轩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演化中心,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从学生到导师的身份转换让他更加独立,现在的他不仅要自己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帮助学生解答他们的困惑。提及未来的规划,刘昊轩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招收并培养更多学生,将实验室已有的课题稳步推进下去。
传递 |分享生涯经验
关于【生涯规划】
刘昊轩对生涯规划的建议是遵循本心,“如果自己有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做研究或者创业,那就大胆去做好了”。如果目标尚不明晰,那么就“多体验”:加入实验室体验一下研究方向,加入创业团队体验一下创业历程,在亲身体验中大家也许更能发现心之所向。
关于【专业前景】
“‘生物是天坑’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刘昊轩非常看好生物领域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未来10年或者20年出现的市值最高的公司肯定都是生物领域的”。如果研发的技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发展前景一定是好的。像刘昊轩研究的突变率的分子机制及演化模型,从短期来看是纯理论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就有应用价值了。“如果我们通过研究分子机制找到了一种能将整体的突变率降低几倍的方法,然后应用到人上,就能降低癌症或者许多与突变有关的疾病的发生频率,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于【本科生进实验室&实习】
刘昊轩认为“大三”是进实验室或者实习的最佳时间段。大一、大二课业繁多,重点还需落在巩固学业基础上,无论将来本科毕业后是读研还是就业,拥有一个较高的GPA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科研】
如果有意向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的话,刘昊轩建议大家好好利用校内的学术期刊资源,尽量多读文献,读那些最顶尖期刊中的文章。在阅读某些文章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尽管前期阅读可能有些困难,就像刘昊轩回忆自己初看文献时“每个词我都认识,但这些词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但“积跬步而致千里”,前期的文献阅读是后期进步的必要积累。谈到具体落实,刘昊轩认为可以每周精读一篇文献,还可积极参加课题组的组会文献汇报。
“当你决定进入某个领域时,申请研究生尽量找这个领域内最顶尖的那些科学家”,刘昊轩提到,“他们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很深刻的;这个领域如何发展,有时候也只取决于那几个最顶尖的实验室”。
刘昊轩的生涯发展经历告诉我们,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细耘,终会收获繁花硕果。我们期待学长在进化生物之路上越走越远,为祖国培养更多人才,也希望他的成长故事也能给广大学子们带来启发。
刘昊轩实验室正在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希望有兴趣的同学报名。
实验室详细信息请参考:www.liulaboratory.com 。